[本系核心特色研究]
海大生科系專任教師專長涵蓋『生物科技』與『應用化學』,因此一向有『跨領域』研究的風氣與特色。各教師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有傑出研究表現之外,亦積極參與國內外各研究機構的整合型研究計畫。因此本系學生有機會藉由參與跨領域,跨校系的研究工作,培養『寬廣的視野』、訓練『團隊合作的精神』以及具備『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信』!而本系的研究特色是『開發珍貴生物資源,但不以海洋為限,全方面回應生物醫學與環境科技等產業問題』!
本系專注於生物醫學、化學與環境永續跨領域的尖端研究,結合前沿科學與對生物醫學、生技產業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用。
由12 位專任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致力於推動跨領域創新研究,以下為本所研究活動的重點摘要:
- 生物醫學創新
- 癌症治療:通過 CRISPR/Cas9 基因編輯、酵素蛋白工程以及開發新型褐藻糖膠治療方案,推動膀胱癌、口腔癌和骨肉瘤的精準醫療進展。
- 免疫治療與病毒學:研發新型奈米藥物提升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效果,並探索登革熱和流感病毒的分子調控機制,減少副作用並增強免疫效果。
- 心血管疾病:透過體外實驗和人體研究,發展嶄新的心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策略,應對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全球挑戰。
- 微生物與感染:深入研究抗藥性細菌的致病機制,開發替代性抗菌物質,並聚焦腸道微生物在感染症中的角色,推動公共衛生與轉譯醫學的進步。
- 生物技術與材料科學進展
- 奈米醫學與智慧材料:研發多功能奈米材料應用於智慧型藥物輸送、疾病影像診斷與組織工程,為生醫應用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。
- 自組裝生物相容性材料:用於抗凝血、抗菌、抗病毒及免疫調節,推動仿生醫材在臨床應用的發展。
- 海洋資源的生醫應用:開發褐藻中的生物活性物質與發酵技術,應用於生物材料與醫療器材,促進生物醫學與永續發展。
- 合成生物學與碳中和:創新藻類合成生物學技術,用於碳捕集和無抗生素水產養殖,應對氣候變遷和糧食安全挑戰。
- 生醫支架:設計3D仿細胞外基質的複合支架,提升組織再生效率,並探索海洋衍生素材在生醫材料開發中的潛力。
- 化學創新應用於產業與永續
- 綠色化學與能源材料:設計創新結晶結構材料,用於氫氣儲存、二氧化碳吸附及環境監測,推動永續發展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。
- 質譜技術:應用先進質譜分析技術,解析分子交互作用與環境壓力下的基因及蛋白質變化,拓展產業與生醫應用的基礎知識。
- 蛋白工程與人工智慧:結合人工智慧進行癌症基因組分析,並設計分解塑膠的酵素,為環境永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。
- 環境永續與淨零目標
- 開發藻菌共生的碳中和養殖系統,結合智慧監控技術,即時調控微生物與碳源,實現負碳排放並提升生產效能。
邀請全球菁英
本系為創新研究與跨領域合作提供了活躍的生態系與發展平台,專注於永續發展、轉譯醫學及尖端生物技術,致力於吸引並培育全球人才。我們的研究專案不僅致力於解決健康、環境保護和工業創新的重大挑戰,亦為全球科學家提供參與變革性研究的機會。我們誠摯邀請世界各地的研究人才加入,攜手推動生物醫學及生技產業的下一代進步!
[合聘與兼任老師研究特色]
海大生科除了本身專任教師陣容堅強之外,亦有強大的合聘與兼任教師群。這些合聘老師皆任職於國內頂尖研究機構,研究涵蓋各大生物科技領域,除了提供本系學生更寬廣的選擇之外,也是本系許多跨領域研究計畫的合作夥伴!
本系合聘與兼任教師的研究領域包含以下領域:
- 海洋模式生物領域:此部分主要是中研院細胞生物所的合聘老師,研究專長涵蓋斑馬魚、海膽、盲鰻等重要模式生物。介紹報導: [吳金洌老師] [蘇怡璇老師]
- 蛋白質體與代謝體研究:此部分有中研院化學所所長陳玉如老師,以及中研院農生中心陳逸然老師等等。介紹報導: [陳逸然老師]
- 親緣與分子演化:此部分有馬偕醫院醫學研究部劉信孚老師
更多老師研究資訊請參考 [師資陣容]
檢視/更新日期:2024年6月1日